年度最推薦🌟 榮獲奧斯卡獎《可憐的東西》哲學解析:社會即牢籠,人類如何能夠自由?人性有可能改善嗎?人跟動物有什麼不同? 《可憐的東西》的機械唯物論&存在主義哲學 / 超級歪電影院EP44

#艾瑪史東 #藍西莫 📣留言加分享本貼文就有機會抽《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》一本 📅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: - 👍 感謝 @五南文化廣場 的熱情贈書 - 👍加入頻道會員,支持超級歪創作更多影片: - 「如果我的孩子是被決定的存在,不反抗我的行動,那我也是被決定的;我並沒有在行動。如果我是自由的,那麼我的孩子也是.......人類是一串不連續的自由生命的連續體,他們的主體性將彼此無可挽回地隔離開來。」 - 西蒙波娃《什麼是存在主義》 Simone de Beauvoir, Qu’est-ce que l’existentialisme (1947) 參考資料 Reference Freud, Sigmund,2006《小漢斯:畏懼症案例的分析》,心靈工坊 Freud, Sigmund,2000,《歇斯底里症研究》,臺北市 : 米娜貝爾出版 Sartre, Jean-Paul,2022,《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》,五南 Badiou, A. (2018). The century. John Wiley & Sons. Briggs, A. (2014). The age of improvement, 1783-1867. Routledge. Darwin, C. (1993). 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(1872). The Portable Darwin, 364-393. De Beauvoir, S. (1947) Qu’est-ce que l’existentialisme de La Mettrie, J. O. (1996). La Mettrie: Machine Man and Other Writings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 Garfinkel, H. (2023).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. In Social Theory Re-Wired (pp. 58-66). Routledge.
Back to Top